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为了生存付出了比常人更艰辛的努力。当我们在草坪上奔跑追逐时,他们只能远远地看着;当我们在健身房肆意挥洒汗水时,他们只能在家安静地坐着……他们从记事起就被告知要避免剧烈运动,甚至刷牙时也要警惕牙龈出血,稍不注意就会出血不止,他们像玻璃一样脆弱,总担心磕碰划伤,在普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伤口就可能使他们有生命危险——他们就是被称为“玻璃人”的血友病患者。
A: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,患病率为5~10/10万,是罕见病的一种,其共同特点是终生轻微损伤后有长时间出血的倾向。主要表现为出血部位疼痛、活动障碍、功能障碍,关节肌肉反复出血引起关节病变、残疾或假肿瘤,特别是膝、肘,踝关节。我国大多数血友病患者是因为关节损坏而残疾,最终失去学习和劳动的能力。
血友病常见出血点
A:根据所缺乏凝血因子可将血友病分为三类
◆血友病A(血友病甲),是凝血因子Ⅷ的促凝血成分Ⅷ:C减少或缺乏所致,最多见,约占血友病患者的85%。
◆血友病B(血友病乙),是凝血因子Ⅸ缺乏所致,约占血友病患者的15%。
◆血友病C(血友病丙),是凝血因子Ⅺ缺乏所致,很罕见。
根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,病情主要分三种程度
●轻型:血浆中FⅧ活性为正常值的5%~40%,多在青年期发病,患者一般不会自发性出血,但手术或外伤时出血时间会延长。
●中型:血浆中FⅧ活性为1%~5%,多在童年以后发病,皮下及肌肉出血居多,偶尔自发性出血,手术或外伤时可有严重出血。
●重型:血浆中FⅧ活性<1%,常在2岁以前发病,可出现典型的肌肉或关节自发性出血,出血部位多且严重,致残率高。
A:正常人出血时,受损部位血管收缩,血小板在出血口迅速聚集形成止血栓,初步堵住出血口。同时受损的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,启动凝血过程,各种凝血因子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被激活,最终激活凝血酶将溶于水的纤维蛋白变成不溶于水的纤维蛋白,足够的纤维蛋白堆积在血小板止血栓周围,从而完成止血。
而血友病患者由于缺乏凝血因子导致凝血酶无法被激活,凝血过程中断,因此只能出血不止。
△正常人
△血友病患者
A:血友病A和B均为X连锁隐性遗传,是“重男轻女”的遗传病,其遗传特点是:
1. 患者多为男性,女性罕见发病,多为携带者。
2. 男性患者和正常女性结婚,其儿子均正常,女儿均为携带者。
3. 男性患者和女性携带者结婚,其儿子患病几率为50%,女儿50%为患者,50%为携带者。
4. 正常男性和携带者女性结婚,其儿子患病几率为50%,女儿为携带者的几率也是50%。
血友病C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,男女均可患病。
此外,约30%患者无血友病家族史,是由于自身基因突变而患病。
A:
血液学检测
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APTT)测定,凝血因子Ⅷ、Ⅸ活性检测等。
遗传学检测
即基因检测,通过先证者确定致病基因,并检测家族成员携带及患病情况。
血友病目前还没有根治办法,患者终生需要依靠药物治疗,主要是替代治疗,治疗黄金期是儿童期,早期发现,从小预防,在出血发生前定期补充凝血因子,从而阻止异常出血,避免关节损伤而致残。
A:
1.婚前检查
由于患者多为男性,很多女性并不清楚自己携带致病基因,因此婚前检查很有必要。
2.产前检查
有血友病家族史的孕妈建议遗传咨询并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,明确的女性携带者可选择三代试管。
A:
★避免肌肉注射,尽量改用口服药物。
★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,或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。
★加倍注意预防磕碰、外伤。
★关节出血或肿痛时,可采用冰袋冷敷。
★拔牙或手术操作前需补充凝血因子,监测凝血因子水平并告知医生。
A:很多家长误认为血友病患者不能运动,因此让孩子一直卧床休息,但这样容易造成恶性循环,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肌肉萎缩,对关节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变差,反而更易出血。世界血友病联盟推荐血友病患者适当做一些安全的运动如游泳、骑自行车,不过骑自行车时应当佩戴防护器具。
血友病患者不仅承受着生理上的痛苦,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,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,请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同,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,让“玻璃人”的人生不再“支离破碎”!
➡➡想要获取更多针对性医疗或用药咨询,详请登录“湖北省妇幼保健院”,预约【优生遗传中心】门诊号后,来院咨询。
作者:朱佩
审核:宋婕萍
编辑制作:丰小慧
图片:部分图片来源网络